“这个小红房子真不孬,冷了可以取暖,热了可以纳凉,渴了有水喝,累了能歇脚……”山亭区58岁的环卫工人王珍英高兴地说。 她所说的“小红房子”是一个在汽车站公交候车区新建成的“红色驿站”,室内细分综合服务台、百姓议事厅、公共休息室、红色书吧、妈妈小屋等区域,为环卫工人、过往乘客和附近小区居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。 今年以来,山亭区坚持以新时代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,以群众为中心,以问题为导向,采取“集中+分散”模式,在网格、居民小区高标准建设了20个“红色驿站”,将服务触角向居民身边延伸,持续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活力,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。 因地制宜建阵地 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百米” 一是新建一批。在居民居住比较集中、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较远的小区、商场、车站,依托公共活动场地新建“红色驿站”。山亭交发集团在汽车站公交候车区新建“红色驿站”,室内设有沙发桌椅、书籍、充电插座、饮水机、复印机、雨伞等,打造政策宣传、休闲纳凉、便民服务的温馨港湾。二是改建一批。结合“老旧小区”“三无小区”改造行动,将小区内的闲置用房改建成“红色驿站”。紫云社区将锦绣花园小区闲置的社区公共用房进行改造,打造成兼具网格议事协商、老年休闲娱乐、“四点半课堂”等功能的“红色驿站”,让居民不出小区就可获得便利服务。三是共建一批。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工作优势,动员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治理,共同建设“红色驿站”。梅园社区联合“双报到”单位区妇幼保健院,利用医院沿街门面房建设“红色驿站”,为居民开展免费健康义诊,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,坚持安排医生在驿站坐诊,解决了居民就医不便的问题。 精细管理开新局 跑出基层社会治理“加速度” 一是建好运行机制。“红色驿站”由社区党组织和共建单位负责日常管理,社区“两委”成员联系包保,社区网格员、“双报到”党组织和党员、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实行轮值,合理设定开放服务时间,健全工作日坐班、错时上下班等制度,科学调配人员力量,实现“服务全天候,便民不打烊”。二是优化驿站配置。驿站设置“红色邮箱”,开展“党员提案”活动,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、“e诉通”“枣治理”等平台,有机嵌入“云公章”模块,做到材料审批“上云”、业务办理“上线”,群众诉求“上报”、便民服务“上门”。丰泽社区财富广场小区下水道堵塞、福源公寓储藏室积水等问题,通过“红色驿站”提交至社区,社区分别投入1.2万元、11万元,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。三是细化服务内容。发挥“红色驿站”覆盖面广、离群众近的特点,通过建设“微阵地”,开展“微服务”。在“微心愿”征集环节,有群众反映庄里水库东江大桥附近乘车难的问题,公交公司及时做出优化调整,在东江大桥北建设6个公交站台,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。对于梅园社区安居小区提交的小区内私拉乱扯电线问题“微诉求”,区发改局、区科技局、汉诺集团3家单位联合投资6.3万元,为安居小区居民改造用电线路,并安装监控设施,受到群众一致好评。 多方资源再整合 画好社区共建共治“同心圆” 一是推动力量下沉。组织驻辖区单位党组织、“双报到”党组织、社区工作者和党员志愿者到“红色驿站”开展服务,将各方力量汇聚到“红色驿站”。建立“晚间一小时”延时服务、“红色周末”等制度,为居民提供疫苗接种、公交卡充值、老年优待证现场办理等服务,引得群众纷纷点赞。二是带动资源整合。社区驻区单位党组织和“双报到”党组织发挥职能优势,统筹上级部门对社区的政策支持,整合资金、人员、项目等参与社区基层治理,推进社区共治共建。梅园社区在双山公园西门旁建设开放式“红色驿站”,配套休闲桌椅、免费热水、报刊杂志、电视、充电等服务设施,每月组织社区包保单位、辖区共建单位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、物业问题解答、健康义诊等活动。三是发动多方参与。依托“红色驿站”,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带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,做到组织引领、党员先行、带动群众、治理与共。紫薇社区润景家园、樱花园小区的“红色驿站”,设置百姓议事厅,健全党组织主导的网格议事协商机制,组织社区居委会、业委会、物业公司对物业服务、居民纠纷等小区治理的问题进行集体会商、共同研究、及时解决,有效消除了矛盾隐患。